•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流行MM装
  • 調查顯示:68%的畢業生畢業季花費超4000元
  •   調查顯示,68%的畢業生畢業季花費超過4000元,超六成受訪者的消費來自父母——

      “難以支付”的畢業季賬單

      中華女子學院 衛馨 福建農林大學 楊惠明

      “畢業旅行”、“畢業聚餐”、“拍幾套不同著裝的畢業照”……不知何時,曾經簡單的大學畢業,悄悄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儀式”。對很多畢業生而言,假如錯過這些“必經”環節,即便拿到了畢業証也不算真正的“畢業”。

      但是,對於沒有固定收入的畢業生而言,這些代表著畢業狂歡的“儀式”背后,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開支。大學生的畢業儀式越來越豐富,畢業賬單也越來越長。可是,在這背后,是誰在為他們買單呢?越來越大的“畢業消費”市場背后,又有怎樣的情感驅動呢?

      任性的出境畢業游

      一本護照、一張機票,甚至連簽証都還沒拿到,眭麗莎就這樣跟大學室友踏上了異國的土地,一待就是29天。

      兩年前,西南民族大學新聞專業大二的眭麗莎與室友一起去旅行。二人原計劃從前往尼泊爾,但因時間原因未能成行。畢業前,一方面為了彌補遺憾,另一方面也為了紀念畢業,兩人決定前往尼泊爾畢業旅行。不料,尼泊爾突發地震,隻能臨時改變線前往馬來西亞和越南,連簽証都沒來得及辦妥,每人各帶了6000多元就出發了。

      5月14日至6月12日,兩人穿越尼泊爾、越南,還用剩余的資金在南寧玩了幾天。這一趟“畢業旅行”,讓朋友圈的同學們羨慕不已的背后,是近一年時間的節衣縮食。眭麗莎從一年前就開始著手准備畢業旅行,旅行的資金來源也頗為“曲折”:平常攢的生活費3000元,大學三年的獎學金1800元,兼職所得報酬2000元。

      可是,像眭麗莎這樣的畢業生是少數。在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專門面向畢業生的一項關於畢業消費的調查中,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畢業消費的來源是“父母贊助”。

      省不掉的人際交往

      6月14日,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生林奕婷(化名)在結束近一個月的畢業狂歡后,為自己的畢業花銷算了一筆賬。這一個月,她的開支“比過去一個學期還要多”。林奕婷在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1500元,可在畢業季短短的一個月的花銷卻高達6000元。

      在她的畢業賬單裡,聚餐的費用牢牢佔據了支出榜的首位。而自己即將領到的3000元實習報酬對於這張畢業賬單而言,還有很遠的差距,她隻好又一次將雙手伸向了父母。

      “其實錢都花在社交活動上了,畢竟難再聚。”林奕婷在大學期間交友廣泛,除了同學之外,還有在社團認識的朋友,以及學弟學妹。畢業聚餐大家都輪流“做東”,她說一般請七八個人吃一頓飯會花400到500元,如果喝酒花銷則會更多。

      “畢業消費是躲不過去的,畢竟我們還是生活在集體裡。”林奕婷告訴記者,雖然每項集體消費,班委都盡量節約,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不可能全部省略。

      與林奕婷相比,中南大學畢業生吳杰(化名)的畢業開銷更多是用在了准備即將開始的研究生生活上。今年他順利考取了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為了接下來能夠更好的融入新的集體,吳杰特意提前去了一趟上海,請導師和實驗室的團隊吃了一頓飯。

      “我認為這項花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盡快融入新學校,並在日后的發展中取得先機。”吳杰告訴記者,請導師吃飯的檔次不能低,盡管一頓飯花費2000多元,但是父母很支持。在這頓飯上,他迅速認識了幾個未來同實驗室的師兄,和導師敲定了7月初開始新課題的相關細節。

      質朴的畢業紀念

      隨著年代的變遷,畢業的形式不斷變化、豐富,但對於不同年代的畢業生而言,“畢業季”的內涵又是相似的。對比現在大學生的畢業開銷,畢業於九十年代初期的楊椿認為畢業季對他們而言就是兩個字:“輕鬆”。

      “讀書不僅不要錢,每個月還發7元的補貼和30斤糧票。”楊椿回憶,當時大家流行互相在畢業紀念冊上留言,大多數人的“紀念冊”其實就是平時用的硬皮本,“洋氣”一點的同學會花2元錢專門買一本紀念冊。畢業集體照也不需額外交錢,關系很好的同學會互贈彩照和書籍。“我現在還留著當時同學送我的書”,回憶起當時的情誼,楊椿十分感慨。

      對於現在畢業生高額的畢業花銷,楊椿認為很正常,“時代在變化,消費觀念肯定會變化,現在不一樣,同學們的家庭條件差距很大。”楊椿認為,盡管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不同學生家庭的貧富差距拉大了。所以她建議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不要主動發起集體消費,因為這可能對有些人是負擔。

      而這樣的負擔就發生在來自湖南農村的袁石(化名)身上,雖然已經極力控制自己的畢業花費,但還是有些超出他的預期。今年畢業於懷化學院商學系的他,父母在廣東打工,弟弟妹妹在老家讀書。

      “不是每個人都能‘任性’地花錢,我的家庭情況也不允許我這樣做。”袁石告訴記者,他本科階段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除了國家和學校的補貼之外,他自己在校外做兼職賺取生活費。大學期間,袁石的生活費一個月隻需要600元,“一天的伙食費也就十元錢”。每天,袁石早飯就吃兩個饅頭,午飯是一碗米飯配兩個素菜,偶爾才會吃一次葷菜打打牙祭。

      對於這樣一個大學生而言,班級聚會是一件“頭疼”的事,因為每次都要想辦法找借口不參加。后來同學們也就養成了習慣,如果不是全班性的聚會,一般不會叫他參加。

      但是在消費較頻繁的畢業季裡,拍畢業照、參加班級散伙飯他都沒有缺席。“人都是要面子的,別人都出錢,自己不參加說不過去。”

      正在“失真”的畢業季

      針對大學畢業生畢業消費逐漸上漲的情況,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今年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8%的畢業生畢業季花費超過4000元,甚至有2%的人畢業消費超過10000元,僅10%的大學生畢業季消費在2000元以內。其中,用於畢業旅行的費用在畢業總花銷中佔比最大,達到57.14%,平均花費為3000至5000元。

      超六成受訪者表示“畢業基金”來源是父母“贊助”,並且對拿父母的辛苦錢進行過度消費並不介意,“畢竟是大學最后一次了,放縱一下也無妨。”

      南開大學傳播學系副主任陳鵬認為,“無論是拍畢業照、聚餐娛樂、還是去畢業旅行,終歸都是畢業生希望獲得友誼的行為。”從情感方面出發,這樣的行為無可厚非。但隨著“炫耀式”、“攀比式”行為的出現,專業攝影團隊、奢華歐洲游等已變成了一種品牌符號,而這種品牌符號的價值取代了畢業本身的價值,這是畢業生畢業消費面臨的最大誤區。

      同時,社交軟件的信息共享功能作為新媒體展示的延伸,為個體消費行為帶來了廣泛的宣傳,也加深了個體間相互攀比、炫耀的心態。以前,一個人出國旅行,即使拍照也隻能自己留作紀念,或跟小范圍的親戚、朋友分享。而現在,旅行的照片可以隨時更新在社交軟件上,短時間內輻射大量人群,看的人“內心產生波動是必然的。”

      陳鵬認為學校和家庭兩方都要更加注重消費意識的教育,抵抗符號價值,注重消費本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因為能夠永久記錄美好青春的,永遠都不會是一趟奢侈的畢業游,也不會是一套精美的畢業照,而是我們可以隨時回味的青春記憶。

      (福州大學張瀾對本文亦有貢獻)

      【人民網海南視窗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獨家”的所有和圖片,其版權均屬人民網海南視窗所有,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人民網海南視窗”,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凡沒有注明“獨家”及其它轉載的作品,均來源於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與本網立場無關,本網對其觀點和真實性不承擔責任。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請在發布或轉載時間之后的30日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