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静女士,是我的检察同仁,也是一位颇丰的作家。2013年,我刚从河南乡镇选调至江苏北部的一家检察院时,就听闻了她的名字。去年夏天,她出了一本新作《念物记——扬州手艺人》,我迫不急待地向她求了一本。一直想写篇读后感,怎奈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直到最近才算理清了思绪。
这是一幅手艺“清明上河图”。手捧书香,展卷悦读,精美的封面、考究的装帧、多彩的插图、立体的音视频,使这本书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美学价值。同时,翔实的文字、诗性的语言,又使这本书兼具了宝贵的史料价值。扬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风雅之区,应运而生的扬州手艺素以技艺精湛、艺术精绝而闻名于世。这本书从中选取23种作了精细描摹。它们荟萃在一起,形成一幅扬州手艺文化的斑斓画卷。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冯骥才先生,读了这部书稿后感慨道:“一生一念,一物一心。以温暖而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手艺中所蕴藏的和情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文本。”
这是一曲手艺人的坚守之歌。这些年,随着工业制造的飞速发展,民间手工艺的和发展正面临着严竣,扬州也不可避免,但艺人们依然在倾力支撑、勉力前行。譬如,《足下密密缝》里那位没有名头的手工布鞋匠,“他将鞋帮仔细地对准鞋底,用锥子深深地穿透鞋帮和鞋底,再用锥钩用力拉过棉线,将帮与底缝合。他每拉一次线,手指就被勒下一道深深的凹痕,两寸长的距离,他几乎缝了十分钟。”又譬如,《伫一曲,水墨青春》中的装裱师小姚,“在我‘观察’的两个多钟头里,小姚始终重复着这一个动作,而到我离开时,他只揭完了五厘米见方的一小块画作。”他们的心里有着一种虔诚的力量,正如《“铁匠”的对话》中主人公张广龙所言:“我这辈子,是和这些老物件拴在一起了,它们活,我就活。”这是艺术界“戏比天大”的另一种诠释,从中可窥见手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这种,令人唏嘘,又让人安慰。
a型血人的性格
这是一方安放乡愁的家园。当代中国正用最时尚的方式呼吸,但它的过去,每一寸肌理都渗透着质朴温暖的手工之美。正如音乐人李盛谈自己的木吉他事业:“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时代变迁,在快餐化消费渐成潮流的当下,昔日家园何处在,成为很多人的牵挂。由此,扬州手艺人所代表的专注、珍惜、念旧,得以成为普遍的情怀,引发人们的共鸣。这,也许就是这部作品受到关注和欢迎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