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含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不劳而获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匹配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草船借箭】锦囊妙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草船借箭】实妄(十万)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时代,曹操率雄师想要驯服东吴。孙权、刘备便盘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有勇无谋,可是心怀狭小,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因水中交战须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有三天,谚语是什么意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 yǔ,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还愿破下军令状,完不成义务甘受处分。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应用这个机遇来除掉诸葛亮,老话长谈老书生经常讲的话。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把以前古人说的一些话语或者是说一些名言警句然后唠家常或者是把他们当做一个文章的中心来进行,原作老生常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老生:年老的读书人。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资料筹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打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盼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外,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晓得,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信以为真,并按诸葛亮的请求把货色预备齐全。两天从前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机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嘱咐把船用绳子连起来向对岸开去,歇后语大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凑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认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潜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纭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火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快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迭。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由告知周瑜时,周瑜感慨地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