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6岁的邹老伯和老伴忙着整理去北海过冬的行李,他们第七个年头异地养老的旅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候鸟式养老的行列,他们根据季节的不同,来到不同的城市,边养老边休闲。
邹老伯是一位退休教授,7年前他和老伴开始了异地养老的生活方式。每年11月中旬,他们前往广西北海御寒过冬,来年4月左右返回家中,6月至9月又北上山东荣成避暑消夏。一年三城的养老生活,虽说上有些,但完美地避过了严冬酷暑,对身体心情大有好处。
邹老伯说,近年来,北海利用旅游淡季的冬季开发养老市场。他们通过上网预订入住当地的宾馆,每人每月3000元左右,就能在当地找到条件较好、包吃住的宾馆。入住后,每天和当地老人一样过着悠闲的生活,有时也会到周边玩上几天。“几年来,附近的海南,以及越南、泰国等都玩过了。”邹老伯说,由于气候风景宜人,老伴的哮喘这几年都没发过。
一开始,还只是冬季离家御寒,后来听一起养老的朋友说可以到荣成避暑,三年前邹老伯和老伴又来到了山东荣成。“荣成三面环海,夏天非常凉爽,房间里都不用开空调。”他们住在当地的养老公寓,有健身房、棋牌室等,还有护理院,一些小毛小病都可以及时解决。
几年的候鸟养老生活,让他们结交了一批天南地北的朋友,有江苏周边的,也有、新疆等地的,大家一起分享各地风土人情,结伴游玩,有趣极了。
80岁的严老伯多年前在海南三亚买了两套海边公寓,准备一套给儿子一套自己住。70岁时他把公司交给儿子后真正开始养老生活,他和老伴基本上半年在无锡,半年在海南。但给儿子的那套公寓除了儿子一家难假住一下,基本都闲置。严老伯干脆就把它出租出去,“一个月的租金抵我们在这儿的生活费还绰绰有余。”严老伯高兴地说,他原来血压高,血压高的人最怕冷,一冷血液循环就不好,而那边的温度20多摄氏度,所以血压一直保持得挺好。
严老伯介绍,近年来,南下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附近开了超市、药店等,日常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小区里居住人气最旺的时候是11月到第二年的3、4月份,都是来自各地的退休老人。一些有共同爱好的老人还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平常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在身体、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老年人愿意采取旅居的方式前往全国甚至全球避寒或避暑,成为“候鸟”。72岁的林阿姨说,她每年都会换个地方住上一阵。比如说广西的桂林,云南的大理、洱海等都是自己喜欢的。以前工作时没有条件去,退休了就在那里租个房子,住上一段时间,这样度过晚年生活,很有意义。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对候鸟老人来说医疗的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担忧。邹老伯说,他患有2型糖尿病,因为医保在全国没有联网,每次出门前得配好足够的针剂带往租住地。他和老伴的行李中带得最多的就是药品。林阿姨也说,一次她在大理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住了三天医院,花了3500多元。异地医保结算需要垫资而且报销手续繁琐,令老人深感麻烦。在央视“消费主张”栏目的一项老年消费调查显示,39.3%的“候鸟”老人认为,在异地就医“不方便”和“很不方便”;48.9%的“候鸟”老人认为,医院或康复中心是社区及周边首先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这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选择“候鸟养老”模式。
近日,国家已出台重要文件,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等政策。一些地方和企业已开始主动扩大相关供给,为老年人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如无锡已有养老机构整合了、海南、广西等多个旅游城市中多家养老机构的资源,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方式,让老人享受到春踏青、夏纳凉、秋赏景、冬御寒的养老服务,且有机构内专业医护团队的医疗护理。有业内人士,建立有效、便捷的医疗网络和救助平台有助于老年人的候鸟生活向多方式、多层次拓展,未来“老候鸟”们的飞行区域还会更加广泛。(王菁)梦见钱包丢了